一度綠電的冬奧旅程
作者:【未知】
2022-02-17 09:36:59 來源:英大網 瀏覽量:
一度綠電的冬奧旅程
“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”——這是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就被人們廣泛知曉的浪漫故事。一陣山間的風,一塊潔白的冰,一盞溫暖的燈,這種浪漫是如何實現的?
從誕生地走上“高速路”
一度綠電從這里啟程——自北京向西北方向走200多千米,翻過燕山,便是“風光”無限的張北地區。數據顯示,當地風能、太陽能可開發規模達8500萬千瓦。連綿起伏的山脊上,不停轉動的白色風力發電機、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就是一度綠電的誕生地。
產自張北的綠電首先涌入±500千伏中都或康保換流站,這便是綠電進京的“入口”。2月4日晚,張北壩上瞬時風力達7級。電力檢修人員加大巡檢力度,仔細查看各換流站內的關鍵設備運行狀態,確保綠電能夠安全穩定出發。
經過“進站口”的轉換、調節,綠電走上了“高速路”——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(以下簡稱“張北柔直工程”)。與此同時,在冀北電力調控中心內,當班值長逯洋通過可視化系統實時跟蹤掌握綠電的行進軌跡。
2月4日18時46分,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還有一個多小時,冀北電網風力發電出力達1230萬千瓦,創新高。
“1230萬千瓦電力中,有一部分通過張北柔直工程送往北京延慶,滿足冬奧場館用電需要。我雖然不在開幕式現場,但能為冬奧保電貢獻力量,也覺得很自豪?!卞盅笳f。
在綠電的誕生地,有的綠電直接通過張北柔直工程走上了進京之路,有的綠電則先“藏”在水中,待需要時再繼續旅程。為什么要停留?這與電網的特性有關。電能從發到用,整個過程需要保持實時動態平衡。
在距離張北縣250千米的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四岔口鄉永利村,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——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依山就勢筑起。該電站高低落差逾400米,將上下兩座庫容都超過4800萬立方米的水庫連接在一起,遇到風電大發而用電低谷時,電站利用電能將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存儲下來,在用電高峰而風力變小、太陽下山時,水庫再放水發電,確保綠電在每個時段持續平穩供應,為綠電安全抵京提供重要保障。
翻山越嶺來到冬奧村
這度綠電翻山越嶺,在抽水蓄能電站與張北柔直工程的助力下,來到了進京“收費口”——延慶換流站。之后綠電通過“國道”“省道”“臨時專用道路”進入各個場館,來到它的終點——成為冬奧場館的璀璨光芒、頒獎臺上的明亮燈光,驅動冬奧村運動員“家”中的智能電動床,保障餐廳烹飪出美味佳肴……
2月9日晚,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半決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。場館內,晶瑩剔透的冰面在燈光的照耀下分外奪目。10日一早,場館又迎來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自由滑比賽。
一個風馳電掣,一個優雅翩躚,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,短道速滑的“最快”冰場與花樣滑冰的“最美”冰場之間的冰面轉換要在3小時內完成。
這種轉換之間,電力負荷會出現明顯變化。這對綠電質量和設備應對負荷變化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綠電可靠供應的門道就在保障人員的腳下、手中和眼里。制冰機房內,電力保障人員仔細查看電氣、制冰等重要設備電力負荷;在競賽場地,電力保障人員同步關注計時記分、裁判臺等重要負荷點位的用電情況;在國家電網冬奧電力保障服務中心,監控人員通過北京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,實時調取監測各場館、設施的電力運行情況,確保服務延伸至場館末端電源“最后一厘米”。
張北壩上的綠電,有的上了“高速路”來到北京,有的則留在了當地。2月9日下午,單板滑雪女子障礙追逐大決賽在張家口賽區云頂滑雪公園進行。賽道起點處的“雪長城”在陽光下晶瑩透亮。距離云頂滑雪公園不遠處的張家口冬奧村餐廳里,冒著熱氣的菜品即將出鍋,暖意融融。
張家口冬奧村擁有世界最大的臨時全電廚房。備餐高峰期間,廚房最大用電負荷達5575千瓦。冬奧村運行保障組行政總廚王緒說:“我們的中西菜品全部用電能烹飪,能滿足所有人員的用餐需求,廚房環境也更加干凈?!?
賽場外,綠色辦奧理念已融入城市與區域發展的長遠布局,帶來積極影響。如今,在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冬奧社區,智慧健身步道系統、智慧燈桿、分布式光伏發電、智能微網儲能系統等智慧終端設備分布在步道兩旁,搭建起綠色能源互聯網應用場景,推動綜合能源在冬奧社區落地應用。
冬奧會上,看得見的是亮麗的舞臺、奪目的燈光、先進的澆冰車組,看不見的是綠電不間斷供應,是電力保障人員的堅守,是科技力量的進步。正是這些看不到的冬奧另一面,讓看得到的冬奧一面更加完美地呈現。這是一度綠電之旅的真正意義,也是綠色辦奧理念的生動實踐。